金属材料微动磨损形貌分析
检测项目
表面形貌分析:
- 磨损深度:深度值(μm,参照ISO 25178)
- 表面粗糙度:Ra参数(μm)
- 磨痕宽度:宽度值(mm)
- 晶粒尺寸:平均尺寸(μm)
- 裂纹密度:裂纹数(条/mm²)
- 相变区域:区域占比(%)
- 显微硬度:HV值(HV0.1)
- 硬度梯度:变化率(HV/mm)
- 元素含量:含量值(wt%)
- 氧化层厚度:厚度值(nm)
- 摩擦系数:系数值
- 磨损率:体积损失(mm³/N·m)
- 残余应力:应力值(MPa)
- 应力分布:分布图特征
- 温升测量:温度变化(°C)
- 热影响区:区域大小(mm²)
- 润滑剂残留:残留量(mg/cm²)
- 边界膜厚度:厚度值(nm)
- 疲劳寿命:循环次数(cycles)
- 裂纹扩展速率:速率值(mm/cycle)
- 磨损体积:体积值(mm³)
- 质量损失:损失值(mg)
检测范围
1. 碳钢:涵盖AISI 1045等牌号,重点检测表面硬化和磨损深度变化
2. 合金钢:包括4340钢等,侧重疲劳裂纹萌生和微观结构演变
3. 不锈钢:如304不锈钢,检测氧化磨损机制和点蚀特征
4. 铝合金:包括6061-T6,重点分析磨料磨损和表面粗糙度参数
5. 铜合金:如黄铜,检测粘着磨损现象和材料转移量
6. 钛合金:涵盖Ti-6Al-4V,侧重高温微动磨损和热影响区分析
7. 镍基合金:如Inconel 718,检测腐蚀-磨损交互作用和相变区域
8. 涂层材料:包括DLC涂层,重点评估涂层剥落和界面强度变化
9. 复合材料:如金属基复合材料,检测增强相磨损和裂纹密度
10. 粉末冶金材料:涵盖烧结钢,侧重孔隙率对磨损体积的影响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ASTM G133-05 线性往复磨损试验方法(加载速率0.1-10Hz)
- ISO 12107:2012 金属磨损试验方法(环境湿度控制30-60%)
- ISO 25178:2012 表面形貌测量标准(分辨率要求0.1μm)
- GB/T 12444-2006 金属磨损试验方法(温度范围20-150°C)
- GB/T 4340.1-2009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(载荷范围10-1000gf)
- GB/T 6398-2017 金属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(循环频率1-50Hz)
检测设备
1. 扫描电子显微镜:Hitachi SU8000(分辨率1nm)
2. 原子力显微镜:Bruker Dimension Icon(扫描范围100μm)
3. 轮廓仪:Taylor Hobson Form Talysurf(精度0.01μm)
4. 显微硬度计:Wilson VH1150(载荷范围10gf-1000gf)
5. 摩擦磨损试验机:UMT TriboLab(速度范围0.001-1000mm/s)
6. X射线衍射仪:Rigaku SmartLab(角度范围0-120°)
7. 能谱仪:Oxford Instruments X-Max(检测限0.1wt%)
8. 热像仪:FLIR A655sc(温度范围-40°C至650°C)
9. 残余应力分析仪:Proto iXRD(精度±10MPa)
10. 3D表面轮廓仪:Zygo NewView 9000(垂直分辨率0.1nm)
11. 磨损量测量仪:Micro Photonics Inc.(精度0.001mm³)
12. 环境控制箱:ESPEC SH-241(温度范围-70°C至180°C)
13. 高速摄像机:Phantom VEO710(帧率100000fps)
14. 疲劳试验机:Instron 8802(载荷范围±100kN)
15. 润滑剂分析仪:Anton Paar MCR302(粘度范围1-10000mPa·s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